協康會成立50年來,致力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專業訓練,幫助他們跨越障礙、盡展潛能。體會到家長在培育有發展障礙孩子的過程中,長期承受沉重的壓力,成為抑鬱症等情緒病的高危一族,協康會除著力提升家長的育兒技巧外,更致力改善他們的心理素質,近年採用正向心理學在家長支援服務上,對家長建立一個強大的心靈力量有莫大裨益。
在心理學的學說中,「希望」不是指個人的期望,而是一種思維模式,並能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實踐,擁有高希望感的人往往對前景抱有正面及積極的態度。這是全港首本建基於該理論,以十三個家庭的真實生活經歷為藍本編寫而成的希望故事書籍。個案中的家長在養育有發展障礙孩子的過程中,演繹出高希望思維的人是怎樣按部就班、排除萬難地完成內心的希望。這是一本自學的家長教育教材,「希望思維」理論認為每一個人皆可透過學習成為一個高希望的人,所有故事皆有導讀部分,幫助讀者了解高希望感人士的特性。
| 日期: |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 |
| 時間: | 上午9時15分至下午12時30分 | |
| 地點: |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禮堂 九龍觀塘翠屏道3號地下 | |
| 內容: | 1. 介紹希望思維理論及其應用 | |
|  | 2. 運用希望故事作為家長自學教材       | |
|  | 3. 專業社工經驗分享及家長現身說法      | |
| 講者: | 何敏賢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希望故事」工作小組成員 (協康會社工團隊) | |
| 對象: | 社工、專業同工、大專院校學生、家長及有興趣人士 | |
| 費用: | 免費(所有參加者獲贈《點亮希望 開展色彩人生》希望故事書一本) | |
| 贊助: | 余仁生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