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康會
「童姿樂全動療法」給肢體弱能兒童一個無痛新體驗
肢體弱能包括身體弱能或多重障礙,是屬於特殊需要當中的其中一種。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訂立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系統—兒童與青少年版(ICF-CY),肢體弱能兒童在身體結構及功能方面,會面對腦部神經控制、肌肉張力、骨骼成長、關節活動等問題;在活動方面,會因肌肉攣縮或不對稱姿勢問題,影響手腳活動、維持平衡、自我照顧及移動的能力;以致在參與日常家居生活、遊戲、學習及社區活動時有困難,需要協助。1,2。
針對肢體弱能兒童的肌肉攣縮及姿勢問題,傳統的物理治療方法通常會使用拉筋的方式,幫助他們伸展筋腱,以保持關節的靈活性。然而,在這拉筋過程中可能引起不適,有些兒童會因肌肉的拉扯感受到疼痛,使他們難以放鬆心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情緒激動、大哭不止。對於這些年幼的兒童來說,疼痛的體驗往往會帶來恐懼感,讓他們對拉筋療程產生抗拒。有些個案知道將要進行拉筋,未開始便會先哭,大大影響整個治療堂的進行。此外,拉筋的方法往往需要每天進行,才能維持關節的靈活性。這頻密度對於兒童和家長都是一種挑戰。
近年,有一種新方法名為「童姿樂全動療法」(Total Motion Release for Tots & Teens, TMR Tots),是由美國資深兒科物理治療師於2008年創立,它是透過系統化的評估和治療流程,發掘兒童在體能活動中的潛在優勢,並根據每位兒童的個別需求進行量身定制的放鬆訓練。
從協康會兒科物理治療師團隊的臨床經驗中,「童姿樂全動療法」的治療效果顯著且持久。許多接受過此療法的肢體弱能兒童在短時間內就能感受到身體的變化,不僅活動幅度及姿勢得到了改善,還能更容易自主地運用自己的肢體參與各種活動。這樣不僅有助於他們的體能發展,也能提升他們心理及社交情緒的培養,讓兒童更加輕鬆自如參與日常玩樂和學習中。同時,物理治療師會教授家居訓練,讓家長在家中進行姿位鬆弛,延伸治療果效。家長嘗試後均表示更易進行家居訓練,子女亦更合作完成家居運動。
![]() |
||
兒科物理治療師將兒童維持於特定姿勢,讓深層軟組織及肌肉筋腱得到放鬆,達至改善姿勢及活動幅度 |
![]() |
家長更容易執行家居訓練 |
以下是其中一個例子:3歲的樂樂因為早產的關係,腦部出血以致左邊身的肌肉張力增加及出現姿勢控制的困難;對於傳統的拉筋治療非常抗拒,治療堂時會大哭大叫。然而,當物理治療師採用新療法後,樂樂不再抗拒,有時甚至會因為太舒服而睡著了;進行了幾次治療後,他的活動幅度得到改善,鍛鍊各肢體的肌肉變得更容易,整個人的姿勢對稱性及動作協調性均有明顯改善。家長亦發現他的進展明顯,並表示進行家居訓練變得容易,樂樂亦變得更活潑開朗。
總體而言,「童姿樂全動療法」為肢體弱能兒童提供了一種無痛的治療體驗。幫助他們逐步解除體能障礙,使他們能夠舒適地感受身體活動的新幅度,在沒有壓力和疼痛的情況下,探索他們的身體潛能,增強自主活動身體的信心。
家長如想了解更多「童姿樂全動療法—無痛治療新體驗」,請致電協康會青蔥計劃23937555查詢。
協康會物理治療師團隊
參考資料:
- Çankaya, Ö., & Seyhan, K. (2016). ICF‐CY‐based physiotherapy management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erebral Palsy: Current Steps, 79.
- Schiariti, V., Selb, M., Cieza, A., & O'Donnell, M. (2015).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Core Sets for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cerebral palsy: a consensus meeting.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57(2), 14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