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主内容開始

協康會

智商與智能

兒童接受智力測試的結果一般稱為智商,能反映智能高低,即兒童應用於學習新知識、環境適應和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綜合認知能力。究竟兒童的學習能力是否完全取決於智商高低?勤勤是一名資優兒童,智商近130,但他的學習表現一般,原來他的專注力很弱,影響學習進度。芝芝的智商一般,從內地來港時七歲,不懂英語。在老師和父母鼓勵下,奮力苦讀,最終英語科成績突飛猛進。可見兒童的學習表現受很多外在環境影響,不能單靠智商判斷。

有些家長會因好奇,帶孩子進行智力評估,期望盡早得知孩子的智商。我不鼓勵家長隨便或過早帶孩子接受評估,除非發現孩子的成長發展有異常,如懷疑兒童有自閉症、讀寫障礙、語言障礙、肢體協調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無謂的評估,可能為兒童貼上不必要的標籤或增加壓力。

比起智商,著名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Howard Gardner更著重兒童的智能的發展。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多種不同的智能,包括語言能力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旋律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溝通智能及個人內省智能,同樣可以給予兒童滿足感、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變得更積極上進。

再看一個例子,浩浩的學科成績差強人意,自我形象低落,但老師發現他有運動天份,便讓他參加學校的籃球隊,他在大小公開賽中屢獲殊榮,不但是球隊的主將,更因此成為校內女生的愛慕對象,重拾自信後的浩浩變得愛上學,更希望將來可以成為一名出色運動員。故此,家長宜多鼓勵孩子作多方面的嘗試,讓他們發展潛能,快樂成長。

撰寫﹕陳綺華(協康會青蔥計劃總經理)